|
公路养护(微罩面)![]()
收藏
沥青道路在交通荷载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平整度和抗滑力都在逐渐降低,并会出现车辙、泛油、裂缝、剥落、坑洞、搓板及拥抱等路面损害问题。 微罩面是沥青路面的一种养护工艺,主要用于高等级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和轻微病害的矫正性养护,也可作为新建道路的表面磨耗层,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延长道路使用年限,其结构由表面磨耗层和粘结防水层组成,一般厚度为:0.7-1.5cm,典型厚度为:1cm;表面抗滑磨耗层采用温拌技术、专用改性沥青及OGFC-5级配,使其在一般厚度下仍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设备与工艺摊铺及碾压;粘结防水层能够保证磨耗层与原路面结合紧密,同时防止雨水下渗。 延长道路寿命 微罩面采用专用配方沥青材料,可封堵旧路面细微裂纹,在旧路面与表层间提供良好的粘结防水作用,同时其沥青混合料具有压敏性能,交通量越大微罩面与原路面粘结越牢固。若出现缺陷,可采用成品混合料进行快速人工修补,施工简单且与新路面颜色一致。
修复轻微车辙 解决轻微泛油问题 处理路面车辙,常规铣刨成本高,对交通影响较大,微罩面采用特殊粘层油,底部混合料在交通荷载作用下会与原路面混合料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结构。轻微车辙无需处理,直接加铺; 微罩面隔离了轮胎对旧路面的直接揉搓,防止沥青进一步向上迁移和形成新的车辙,修复原路面的车辙,同时又有效解决路面泛油问题。
降低噪音 形成路面漫反射 微罩面采用特殊沥青、级配形成混合料相比常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柔性特征,可有效降低路面与车轮间的震动。同时独特的OGFC-5开级配骨架空隙结构,表面粗糙,易于形成漫反射,防止反光现象,孔隙率可达12%以上,降低了空气中的气压,具有较高渗水系数,雨水可顺蜂窝构造从侧面排走,降低路面积水率,减少行车水雾,提高行车安全。 减少污染 降低养护费用 温拌工艺,没有热拌时的沥青烟气和粉尘排放,对环境没有危害,也大大节约了能源消耗,材料本身的超薄特性,有效节约了材料成本。 微罩面与微表处、Novachip超薄耐耗层的比较
桥隧专用微罩面由表面磨耗层和粘结层构成,磨耗层胶结料为进口有机硅改性沥青,具有较好的粘附性、憎水性及优良的耐老化性,改性沥青技术有效降低了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结合独特级配设计,使其在0.7-1.5cm厚度条件下仍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设备与工艺进行摊铺及碾压。 典型厚度1cm,直接加铺后每平米桥面增加恒载23kg,是NovaChip等超薄磨耗层重量的40-50%。采用独特的改性沥青技术,在80℃以上具有良好施工性,气温5℃依然具有良好施工性,摊铺后路面将至40℃即可开放交通。 材料要求 1.粗集料 桥隧专用微罩面粗集料指3-5mm的集料,要求洁净、干燥、表面粗糙,需采用耐磨耗性能高的优质集料,如玄武岩、辉绿岩等,需满足下表各项指标要求
2.细集料 桥隧专用微罩面细集料指0-3mm的集料,包括机制砂、石屑,必须是100%破碎加工而成,应干净、干燥、无杂质、无风化,需满足下表各项指标要求
3.有机硅改性沥青胶结料 要求胶结料更好的粘结力、抗水性和耐老化性,同时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要有良好的施工和易性,其沥青指标不同与普通沥青,有机硅改性沥青性能指标须满足下表要求
4.粘结防水材料 粘结防水层须有较强的粘结性和抗水性,同时满足机械喷洒的施工性能,粘结防水层与摊铺可同步进行也可分步进行,粘结防水层材料需满足下表指标
5.其他材料 桥隧专用微罩面所涉及其他材料必须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相关规定。
6.级配要求
7.混合料特性和性能要求
注:表中沥青用量为指导用量,准确用量必须针对每个项目,根据混合料设计和原路面状况确定。 |